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非遗文化与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网站首页
新闻
非遗文化动态
名家艺术馆
特别报道
精品画廊
会员专区
非遗文化
会展中心
在线展览
视频
组织机构
刊物
技艺传承人才库
非遗文化基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视频
>
艺术映像
艺术映像
《早春图》之逸远境地
u0026nbsp;rn 《早春图》是郭熙撒播有序的首要存世著作之一。这幅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轴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绢本双拼成幅,水墨浅设色。画左中心部位署款“早春,壬子年郭熙画”,现“熙”字处已破损,不易辨识。署款处钤有“郭熙笔”长方朱文印。...
《林泉高致》下的渔舟唱晚
rn 在《林泉高致》一书中,郭熙还说到“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画中呈现的大面积水域有三处,分别在画面左上方以及下方左、右;此外还有多处泉瀑。画面下方左右两边各有一湖泊,皆有渔人停舟登岸。左面有一妇人怀有婴儿,手牵着一个黄发垂髫的小童,妇人...
《诗经》入画之美
rn 《诗经》有诗曰:“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豳风·七月》),说的是春天的太阳暖烘烘地照在往来行人的身上,路途两旁的黄莺宣布洪亮的啼叫声。可见,春天是一个令人心生愉悦的喜庆时节。花朝节、上巳节等节日也都在春天,不管男女老幼,皆外出游春,又或称...
李鱓 《四屏花鸟》雅玩
rn 另外,“八怪”中的李鱓卖画生意也非常好,尽管他制定的润笔费高昂,但仍有许多富商求购。当时的扬州可谓“索画者必曰复堂”,所以李氏能过得比较安逸。而金农旅居扬州二十几年,靠卖画赚的钱“岁计千金”,想必其画作也是相当受市场欢迎。汪士慎与黄慎...
高凤翰 《荷花图》鉴赏
rn 古代扬州是江南的经济重镇,发达的经济带动了书画市场的繁荣,以郑板桥为代表的一大批画家聚焦在此卖画谋生,由此产生了风格鲜明、雅俗共赏的作品,亦形成了一个固定的书画圈子,史称“扬州八怪”。那么,他们的润笔费及卖画的真实情形到底是怎样的呢?rn...
备受追捧的拍卖作品
rn 陈半丁早在1956年就在北京举办个人展览,与齐白石齐名。事实上,早在民国时期,陈半丁的作品在市场上就备受追捧,不仅流通好,而且画价甚至还高于齐白石作品。其与齐白石合作作品,在拍场上均有较好表现。如其与齐白石合作的《富贵长青》立轴,曾作为国礼...
传统画曾经的动摇
rn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受到政治和艺术上“以素描来改造国画”的融合派的影响,使传统中国画受到动摇,这在京城表现得尤为严重。面对这种情势,陈半丁团结众多“京派”画家,积极奔走呼吁,设法解决老国画家的生活问题以及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在其倡...
陈半丁“南风北渐”历程的开始
u0026nbsp;rn 作为“海派”弟子、吴昌硕与任伯年的传人,陈半丁于31岁时受当时京派名家金城力邀,北上京城,开启了他“南风北渐”的历程。在吴昌硕、陈师曾、金城等人的推荐和帮助下声名鹊起。吴昌硕曾为弟子能在北京打开局面而于1910年亲赴北京,盘桓数月,将陈...
一位嗜爱书画入骨的巨匠
rn 在20世纪的中国绘画史中,有这样一位巨匠,嗜爱书画入骨,一生画笔不辍,历晚清、经民国,“运古”精深,在70多年的从艺人生中,以书画篆刻为毕生事业,以真言笃行反映时代新风。他便是生前与齐白石并称、身后很长一段时期却相对落寞的“半丁老人”——陈...
首页
上页
57
58
59
60
61
62
63
下页
尾页
共67页
视频
人物专访
艺术映像
艺术人生
视频资讯
最近更新
沈尹默文化研究会会长沈长建先生一行到...
编程教育研究者——叶海荣
传承中医药文化脉络——刘经仁
“中医蜂疗达人”唐玉龙:用蜜蜂为病人...
梁文胜:从应急救援先锋到中医文化传播...
中医名家——任八金
易海领航者:张金钟教授的国学传承之路
艺术名家——李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