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入画之美
发布时间:2017-06-06 来源:非遗文化专委会官网
《诗经》有诗曰:“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豳风·七月》),说的是春天的太阳暖烘烘地照在往来行人的身上,路途两旁的黄莺宣布洪亮的啼叫声。可见,春天是一个令人心生愉悦的喜庆时节。花朝节、上巳节等节日也都在春天,不管男女老幼,皆外出游春,又或称为郊游。在这当中,最为闻名的莫过于一千六百余年从前在浙江绍兴的郊游活动——“兰亭修褉”,而王羲之为之纪念而作的书法著作《兰亭集序》更是被誉为“全国第一行书”,撒播后世。从“兰亭修褉”衍生而出的文人雅集活动不只为后世所继承,并且变成艺术史中首要的绘画体裁之一,北宋李公麟就曾绘《西园雅集图》并作《西园雅集图记》。相同诗画相通的还有唐代诗人杜甫的“三月三日六合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丽人行》),《虢国夫人游春图》《八达游春图》等著作即是最好印证,以诗入画,反之,诗亦如画。
不但春日的节庆经过文人墨客的诗文画笔留下了痕迹,后人经过郭熙的《早春图》相同能够一窥北宋初春时节春寒料峭之景。郭熙,字淳夫,据《宣和画谱》所载其“乃河阳温县人,为御画院艺学,善山水寒林,得名于时。”郭熙一生经历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五朝,而最光辉的期间,则是在神宗熙宁年间,当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宣和画谱》)。作为熙宁年间非常活泼的宫殿画家,他所发明的山水画,在一段期间内深受宫殿表里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