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非遗文化与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视频 > 艺术映像
艺术映像
《林泉高致》下的渔舟唱晚
发布时间:2017-06-06       来源:非遗文化专委会官网


  在《林泉高致》一书中,郭熙还说到“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画中呈现的大面积水域有三处,分别在画面左上方以及下方左、右;此外还有多处泉瀑。画面下方左右两边各有一湖泊,皆有渔人停舟登岸。左面有一妇人怀有婴儿,手牵着一个黄发垂髫的小童,妇人回首望着死后挑担的男人,而童子则好像被前方欢脱的黑色小狗所招引而趋步向前,一幅春游欢愉的还家场景。画面右边则是两个正准备登岸的男人,左面的男人手中拄着竹篙,昂首恰似凝睇着眼前的高山,这即是“自山下而仰山巅”的“高远”;右边的男人则垂头耍弄渔网,船上模糊可辨鱼篓等物,春江水暖渔人先知。


  在两男人上方,还有垂瀑三叠,是春来冻结的清流,源头活水,寓示勃勃生意。与画面中别的处多枯枝不一样,此处树木已宣布嫩芽,虽没有江南春(微博)来多见的桃柳相映,却能够从山中焕宣布的袅袅春雾中嗅出一丝冬去春来的暖意,正如画面右上角乾隆题诗所言“树才发叶溪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不借柳桃闲装点,春山早见气如蒸”。


  画幅中的第三处水域坐落画面左面的被虚化的远山与层层淡墨烘托的天空中心,跟着一淙泉水慢慢流下,使得观者的目光跟着流水为栈道上的行旅及樵夫的身影停伫,三人之间因前方男人的回首而发生互动。恰是透过他们进山的脚步,咱们“自山前而窥山后”,得到“深远”的视觉效果。纵观画面,正在活动着的共有三组9人,无一例外都体现出人的藐小与山的伟岸。可见,在郭熙画中,咱们能够明白看到,他虽仍然着重从北宋前期就已构成的“大山堂堂”的构图方式,但愈加着重画中的人文气息,他想画的是一处正人渴仰的林泉之所。


  而这也恰是郭熙所确信且世之笃论的“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可行、可望的背面是可游、可居,且并不只仅是身体,更是一场心灵的旅程,对山川毓秀的描摹,内化变成一种对正人抱负品格的寻求与岁月往还的感叹。古往今来包含在上下四方的小小画绢中,使得山水变成六合,六合化为世界。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