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半丁早在1956年就在北京举办个人展览,与齐白石齐名。事实上,早在民国时期,陈半丁的作品在市场上就备受追捧,不仅流通好,而且画价甚至还高于齐白石作品。其与齐白石合作作品,在拍场上均有较好表现。如其与齐白石合作的《富贵长青》立轴,曾作为国礼由毛泽东签名赠与印尼前总统苏加诺。苏加诺去世后,此画辗转流回中国,在2005年北京翰海春拍上以2035万元高价成交。2011年北京荣宝春拍中,陈半丁、齐白石合作《花鸟四屏》以324.8万元成交。2014年北京翰海春拍上,齐白石、陈半丁作《搔耳图》以1265万元成交。
近年来,陈半丁的作品价位有所提升。陈半丁属于高寿画家,其存世作品较多,解放以后,他的作品基本上在北京画廊上出售,并有许多作品流往香港。上世纪80年代初,其作品在香港每幅仅售数百港元。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陈半丁作品开始出现在拍场上,价格多在数千港元一幅。上世纪80年代末,陈半丁作品价格出现上涨,如1989年其《长松山居图》在香港以5.72万港元成交。
上世纪90年代,陈半丁作品开始在内地拍场亮相,如《葫芦图》在1997年北京荣宝拍卖会上拍至50.94万元,同年,《都邑华夏》在北京翰海以50.5万元成交。进入21世纪后,陈半丁作品价格上涨明显,但与齐白石相比,其价格仍处于低位。如2003年《三友行吟图》在中国嘉德以110万元拍出;《花卉四屏条》则拍至390.6万元。2010年北京传是秋拍中,《荷塘烟波》以716.8万元成交;2011年北京歌德春拍上,《双兔》立轴以345万元成交;2014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迦叶读经图》以244万港元成交。
作为一位曾经长期与齐白石齐名的画坛领袖,陈半丁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做出过杰出贡献,在艺术品市场上却久被埋没,作品的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究其原因,正是因为陈半丁直言敢谏、爱憎分明的个性使其在晚年遭受迫害,也使其画坛地位受到了影响。也正因为此,在改革开放以后,学界对于陈半丁艺术的研究一直未给予足够重视,也没能形成研究体系。如今,随着学界和藏家对于陈半丁艺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对于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正本清源,其作品的市场行情或许将会逐渐实现价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