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建设国家美术藏品的“康复医院” ——中国美术馆艺术品修复成果纵览
发布时间:2023-02-24       来源:民建会艺专委官网

来源:中国艺术报

  艺术品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品,是人们进行审美体验的人造物品。艺术品的保护与修复不仅仅是对这一人造物品在物质性、历史性、文化性、审美性等多维度的发现、保存、维护,更是一种基于人文研究、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实践操作,它的最高要求是物质与精神、历史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对于中国的美术馆事业而言,这一行业的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与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美术殿堂,珍藏艺术作品14万余件。随着藏品活化与研究利用的加强,藏品的保护修复工作被提上重要日程。

  2009年,以“邓拓捐赠古代绘画”修复整理专项工作为契机,中国美术馆艺术品修复部开始筹建,建立卷轴绘画保存修复工作室,聘请馆外专家,与博物馆、院校进行合作,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此次修复整理专项工作,并初步形成以工作室为基本架构、馆内馆外协同合作的一整套工作机制,确立重点修复、局部修整、彻底大修、紧急维护、临时保护等不同修复类型和办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工作室现有专职修复师两人、馆外合作专家五人,修复馆藏卷轴书画作品近400件(套),其中不乏苏轼的《潇湘竹石图》、郎世宁的《九鹤图》、齐白石的《红衣牛背雨丝丝》《孤雁》、潘天寿的《踊跃争交公粮》、刘海粟的《泼墨黄山》等古今名品佳作。

  2012年至2014年,油画保存修复工作室、保存科学实验室先后上马,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聘请专家驻馆展开修复工作、培养人才,积极展开国内外交流,目前的三位专业人员均有海外学习背景,在短时间内便形成现代科技检测与科学修复相结合的工作体系。从作品现状拍摄、状况检查到修复方案、修复报告,两个工作室均紧密合作,不仅遵循国际同行共同参照的规范化准则,而且也在面对中国本土油画材质、技法的特殊性方面展开专项研究,目前已成为国内油画保护修复行业的重要阵地。从建立之初至今,已对近600件馆藏近现代油画作品进行了检测分析、应急处理、深度修复,包括路德维希夫妇所捐赠国际作品的整体维护,其中有毕加索的《带鸟的步兵》等,国内名家作品包括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董希文的《千年土地翻了身》、吴作人的《藏女负水》、靳尚谊的《瞿秋白》、罗中立的《父亲》等。

  从严格的学术角度来看,“修复”实践是处于更为宽泛的“保护”概念之下,其前提及最终目的都是出于对藏品的长期保存和妥善利用。因此,在艺术品修复部成立之初,便吸纳一位留学英国学习预防性保护的专业人才,将保护意识和基本措施贯穿于艺术品入藏、保存、搬运、使用的各个环节,并将艺术品保护与修复的理念推广至美术馆的所有员工乃至观展公众。

  中国美术馆艺术品修复部成立之初,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便提出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国家美术藏品的“康复医院”。十余年来,该部门从无到有,从有到逐渐壮大,虽然时间不长,人员有限,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年轻的专业人员也在十来年的工作积累中成长为中坚力量。作为美术馆的“幕后”工作人员,他们热爱专业、耐得住寂寞、细致专心,不仅仅为国家美术藏品的展览展示保驾护航,还曾举办“卷轴绘画保存修复学术研讨会”“国家美术馆藏品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培训”项目,接待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西兰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同行考察,广泛交流合作。今年,由中国美术馆艺术品修复部负责撰写的《美术馆藏品保护与修复工作手册》将正式出版,相信这一举措将大大有助于提升国家美术藏品的保护现状,推动全国美术馆系统在藏品保护修复工作方面的长足发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