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特别报道
特别报道
欧洲制瓷始末
发布时间:2017-03-15       来源:民建会艺专委官网

 


  如何在欧洲制作陶瓷,这在很多年的时间里仍是一个让足智多谋之人倍感困惑的难题。国王们恳请他们颇具科学头脑的臣民来考虑这个问题(菲利普二世很可能就命令门多萨研究中国陶工的方法),而炼金术士们则放弃寻找点金石,以期发现陶瓷的成分。确实,用于制作欧洲第一个真正瓷器的配方就是由一个名叫约翰·弗里德里奇·伯泰格(Johann
Friedrich Bottger)的炼金术士发现的。


  美第奇软陶瓶, 约1575—1587年美第奇软陶瓶, 约1575—1587年


  在大约1575年,在佛罗伦萨美第奇大公爵弗朗切斯科(Medici Grand Duke
Francesco)的工厂里进行了生产陶瓷的尝试,此为欧洲首个记录。在这里,仿制的陶瓷是用很多成分制作的,包括沙子、玻璃、粉末状的水晶石、法恩扎(Faenza)的白土以及维琴察(Vicenza)的黏土。这家工厂生产的幼陶器皿虽然已经比意大利产的花饰陶器要精美得多,但仍然不会被人误以为是东方的陶瓷。它们中的大多数看起来就好像是在烧制过程中变得歪歪斜斜。流传下来的产品(其中有40个有记录可查)釉面有些模糊,里面还有细微的气泡,而且差不多都采用了嘉庆(1522—1566)和万历(1573—1619)统治时期中国器皿上的白底青花图案。罗浮宫里有一个松树图案的瓶,树下吃草的那只鹿无疑是中国的,另一只瓶上画着长尾巴的鸟,它们栖身于具有异国情调的花和植物中间。而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里则有一个大盘。画面中,
一群欧洲人呆板地列队走在中国风景中——或许这正是赏心悦目的中欧合璧之作最早的样本,它后来在18世纪风靡一时。其他器皿在装饰上表现的是伊斯兰主题,这些东西在美第奇的陶工看来显得东方味儿十足,一些还带有古典的面具。


  收藏于罗浮宫博物馆的美第奇陶瓶收藏于罗浮宫博物馆的美第奇陶瓶


  就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相传威尼斯陶工偶尔也会在他们奇特的装饰中采用中国图案。但在一个由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艺术理论主导一切的国家,中国风并没有因此成为流传广泛的风尚。大致情形好像差不多是这样的:美第奇的陶工因为相信感应巫术之说而采用了东方图案,用青花图案装饰他们的器皿,仿制这种图案可比仿制中国陶瓷材料要容易得多。尽管美第奇的陶工早了大概40年的时间首先对中国主题进行自由发挥,也早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制作出幼陶器,但就艳丽程度和硬度而言,他们并没有制作出能与中国瓷器相媲美的真正的瓷器。大胆的试验似乎是作为失败而一笔勾销了。1587年随着弗朗切斯科一世的逝世,工厂的生产也突然停止了。

特别报道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