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特别报道
特别报道
中国瓷器的世界之交
发布时间:2017-03-15       来源:民建会艺专委官网

 


  自从13世纪马可·波罗游历亚洲,关于遥远东方的想象便成为欧洲人头脑中挥之不去的奇景。《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通过800年来的艺术作品,考察了欧洲人对于中华帝国的理想化认识是如何变化和发展的。


  代夫特陶器工厂生产的瓷匾代夫特陶器工厂生产的瓷匾


  中世纪的时候,少量的中国陶瓷也运到了欧洲,虽然在这种商品方面好像并没有出现什么有组织的贸易。然而这种商品,马可·波罗也仅仅是提到过一次。他显然觉得没有必要去描述它,没有必要对它在德化的低廉价格说上一二,也没有必要对它的生产过程进行精细的描述。他的记述表明,他的读者们或许已经见到了瓷器样本,他们或许有了一个主要印象,知道用一个威尼斯格罗特就能买到不少于8个用这样珍贵材料做的杯子。因为,跟粗糙的器皿(这可是欧洲制陶工人的顶级之作)相比,即便是最简单的中国陶瓷作品(例如威尼斯圣马可博物馆收藏的据称是马可·波罗亲自带回来的那个罐)看起来确实也是极为精致的。不过,有关运达中世纪欧洲的瓷器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得还要晚一些:一个灰白色的瓶子因一道银框而变成了一个大口水罐,银框上面饰有1382年驾崩的匈牙利路易大帝(Louis
the Great of
Hungary)的盾形纹章。15世纪时,埃及的统治者们就把中国的瓷器当作礼物赠送给威尼斯的共和国总督们。第一件在1442年赠送给了福斯卡利总督(Doge
Foscari)。很可能就是从这些总督里某人的藏品当中,乔凡尼·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构思出了他在《众神的盛宴》(Feast of the
Gods)中画的那个明朝瓷碗。毫无疑问,他认为唯有陶瓷才配用来盛放众神的美酒与美食。

特别报道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