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书画委动态
书画委动态
陈曦:风清气正的古典人文精神一一书法学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民建会艺专委官网

  不跟风,不学时髦,自然心态,不计较名利得失,不为展览而创作,只为心中的传统文化追求和人文精神的耐之寻绎。因此,心性的塑造和文化品格的追求,成为其书法创作在当代书坛的重要价值所在。当我们在欣赏典范书法的时候,分明能感觉到一股潇洒畅快、玉树临风的正大气象向你扑来……


  当今,像很多人一样从楷书学起,半天摸不到头绪。第一次接触书法是颜真卿《多宝塔》,继而学习《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等,后来又对隶书《史晨碑》、《石门颂》、《张迁碑》等进行了基础学习,像无头苍蝇不停地换着字体和字帖,始终没有找到感觉。直到临习《圣教序》的时候,终于敲开了书法的门。


  《圣教序》


  随后转习二王系列手札,这个时候似乎喜欢王羲之的“龙跳天门和虎卧凤阙”,这种审美似乎注定在日后的风格上更加高古。在对二王有了一定体会之后,当沿着行书的路线开始临写颜真卿《祭侄文稿》、苏东坡《寒食帖》、米芾系列手札、王铎相关书法。通过多年的学习,打下了深厚的行书根基,但行书的流畅似乎并没有满足书者的性情,又开始从另一个源头入手,直接从草圣张芝的《冠军帖》开始,继而对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等进行系列学习,直到接触王铎草书之后,才发现这种具有极强张力的线条正与书者骨子里所追求的东西相融。随后在分时期地对王铎进行研究临习,走进王铎的世界后,又同步追随王铎的脚步,对《阁帖》反复进行通临,随后又溯源而上,一起走进米芾的世界,再走进王献之的世界。这个时候他对米芾的理解,已经不再是初学时的简单临摹,发现米芾这个点,在整个书法史上承上启下,上可直追魏晋,下可徜徉明清,而且米芾和王铎的根基都无法回避《圣教序》,直到这个时候,参悟到了融会性情而贯通的多年追求的书风和文脉的相承。
用笔因形生势,八面出锋,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调剂,笔断意连,字势飘逸;擅长用墨,涨墨中锋凸出,余墨扩散自如,血脉极其通畅;线条极具张力,遒劲有力,精细处转换自然,气韵充盈,得王铎线条三昧;章法纵横恣肆,笔势连绵跳跃,勾连如藕断丝连,跌宕起伏。细品其书,可以读出浓重的书卷才情之气,洒脱、直率,一股锐意进取的气质。这种气息既是个性化的气息,也可以说是一种时代的气息。略微远观,整体如行云流水般畅快淋漓,具有很强的原创性和和律动感,又透露出一股静穆的内敛风神,正如一俊朗、清健的青年才俊。


  《祭侄文稿》


  《冠军帖》


  从这个角度来说,风清气正,书法的走的不是一般的正。体现了书法文化价值的“守正创新”。“守正”就是继承优秀的传统,就是要走近经典,“创新”是在“守正”基础之上的“创新”。“守正创新”确保了书法的文化正脉和文化品格,也对当下将中国书法文化"速成班"、“快餐化”的现象应给予纠正,这是当代书法发展的文化方向。


  书法应是超越技法而成为心性文化审美的形式,从中展现出人的性情、生命的境界和哲学的内涵,这也是古人在“技进乎道”中追求文化的价值。


  在中国书法史上,魏晋书法前所未有地充满着强烈的个人生命气息,饱含着生命体验的个体精神。现在中国书法界的很多所谓的创新表征出来的是一种“守邪创新”,受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极端影响,注重向日本的少字数、墨象派的狂躁般的视觉冲击力。还有的是为了迎接展览,反复来临摹拼接,进行复制和拷贝式的创作,这根本不是一种艺术创作,而是一种不具有时间、空间等审美特性的产品制作,这种制作完全脱离了艺术创作的根本宗旨。而笔者认为不跟风,不学时髦,不计较名利得失,不为展览而创作,只为心中的传统文化追求和人文精神的寻绎。


  “夫正书者,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而草书者,则以使转为形质,以点画为性情。”孙过庭一语道破草书真谛。又云:“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孙过庭强调了书法在表情达意层面上的重要性,主张书法特别是草书要以气韵和性情来表达。


  创作更要体现了原创性,将气韵贯穿于整幅作品之中,这种贯穿更重要的是长期的文化积淀和瞬间性情融为一体,才能创作出具有原创性、律动性、艺术性的作品。甚至在创作时的环境性情都对创作产生影响,将平时积累起来的对古人经典的学习经验,运用于作品之中,因形生势,因势利导。或起伏跌宕,或轻重缓急,或恣肆淋漓,具有大气磅礴、萧散雄浑、飘逸畅快之气势。为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优秀作品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创作完成的。友天下士,读万卷书。但是,我认为,在“走近经典”中去认识、挖掘书法的当代意义,将魏晋风骨唐风宋韵的审美内涵整合到当代书法审美价值中,在书写中展现强烈的当下意识和主体精神,应是书法发展方向的主流意识。我想,这也是发展书法价值重要体现之所在。


  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西化浪潮之后,重新检讨中国书法的精神价值取向是当代书坛应该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书法的本质意义在于文化根基。因此,我们不仅要讲究书法的风清气正,典雅清正,而且还要求书法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没有文化为底蕴的技法展现,就失去了书法的内在韵致。


  正因如此,我们在钻研技法的同时,更注重文化内蕴的提升。笔者看来,只有在高度技法层面上,追寻书法的精神内蕴,才能提高书法的文化品格。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注重向传统经典的回归,回归魏晋,当然不仅仅是技法、技巧层面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魏晋文人精神的回归。


  苏东坡曾经说过:“古人论书,兼论其人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作为一名深得传统文化书者,身上应有着一种高蹈、旷达、闲适的精神和意趣,这种精神和意趣,在更多层面上使得他对书法创作保持着一种审美认知,即将书法创作作为一种人生情趣和文化建构的重要支撑,而不是作为一种谋求功利的工具,书者于这一点有着清醒的认识。


  相信热爱书法的人,在不断地孜孜以求的努力下,一定会不断攀越上书法的高峰。只要对书法的执着追求,以在文化品格上的日修身、夜慎独、学不止,我相信他将来一定会事业有成,因为只要占据了当代书法创作的文化制高点。


  陈曦草2017.2.9夜

书画委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