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非遗文化与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技艺传承人才库 > 中医
中医
文氏健骨筋络三合骨病疗法——文绍明
发布时间:2025-07-10       来源:非遗文化专委会官网

文氏健骨筋络三合骨病疗法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著者 文绍明 文智斌


颈椎《医宗金鉴》称之为天柱,为上下阴阳交会关口,升清降浊之通道。颈椎病病理在于肝肾亏虚,筋骨衰退,风寒湿邪凝聚于肩颈部,使气血凝滞,经络闭阻不通,病情缠绵,局部组织产生粘连,经久不愈,经络受压,血脉瘀阻不通,不通则痛,乃因颈椎骨质增生退行性改变,使颈部神经根压迫了椎动脉而引起。由骨刺的压迫产生局部组织渗出水肿,经络瘀滞而产生疼痛。常见颈肩臂疼痛,麻木,无力,颈部活动受限,肌力下降,痛觉改变,头痛头昏,颈项强直痛,健忘失眠,项肩背疼痛,眩晕头痛,颈椎有退变,颈生理曲度改变等。发病多由素体虚弱,气血虚弱,精血不能滋养筋骨,导致筋骨不健,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人侵,外伤使气滞血郁,搏结于颈项筋骨,使经络不通,加之筋骨因气血虚弱失于温煦和濡养,导致颈项强痛,胸背肩胛疼痛,肢体酸胀麻木刺痛等证。治以活血通络,祛瘀除痹,使经络疏通,以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水肿吸收消退,病损组织修复,切中病机,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寒得热则散,血得热则行,对风寒湿邪留恋久者确有黎照当空以散阴霾之义,而解除疼痛,使受骨刺而引起的颈动脉痉挛得以解除,改善头部的血供,消除肌肉痉挛,因而使颈椎病之症状得以缓解或消失,补通相济,标本同治。腰椎病是因肾气肾精的不足,致发育骨骼的畸形或异常,椎孔比正常偏小,先天之精得不到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致使人体过早过快地衰老退变。再加上持续的劳累和过多的腰部活动,易在肾虚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由经络之气血运行失常,经络瘀痹阻滞而发生疼痛。腰椎管狭窄症见有间歇性跛行,步行感腰痛,下肢麻木疼痛、酸胀,弯腰或蹲下休息片刻,症状暂时缓解,又能再次行走,但又重复出现,腰后伸疼痛,久站亦疼痛。腰椎病所致的腰腿痛,病情痼久,痛有定处,状如烧灼针刺,并有肢体麻木,属于瘀痛。以补肾壮腰、活血祛瘀、通络祛邪除痹为主。使椎管内血液循环改善,消除无菌性炎症。骨关节痹证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肝肾亏损,寒凝血瘀,则肾气充,筋骨坚,瘀血散,寒邪除。人体营卫失调,正气虚弱,肾失蒸发,水邪泛滥,致水湿停留于关节,阻碍气机。气滞血瘀,日久瘀水互结,蕴而化热。肝主筋,肾主骨,寒凝血瘀,留于骨关节之中,伤于骨髓,使气血运行不畅,导致骨关节退行性变,风寒湿邪闭阻经络,导致经脉气血瘀滞,通则不痛之理,加长期劳伤损及筋骨而成,风寒湿邪侵人经络,凝滞关节,肢体功能障碍,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髓涸而气不行,骨内痹,其症寒也。风寒湿之痹,局部由于骨关节受压,引起局部组织的充血与肿胀,经脉瘀阻而疼痛,局部怕冷发凉,缠绵难愈,多从补肾着手,以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使风寒湿邪得去,经络气血通畅,肾精充沛,滋润骨关节,则骨关节健壮。促进血液流通,改善血液循环和改善骨骼组织状态。通经络行气血,解痉挛,消水肿,使骨痹所致的疼痛、麻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骨赞是一种慢性疾病,属生理代偿性的改变,往往病程较长,久痛则入络,引起局部组织的受压,使局部循环障碍,导致局部气血凝滯,经络受阻,气血不畅,症结筋骨,产生的原因是骨组织的退化改变,由肝肾虚衰、筋骨萎弱所致,易遭寒湿之邪侵袭而肢体痹痛及骨关节和肌肉腱膜疼痛,它是在骨关节边缘上增生的骨质。多有外伤史,受凉史,局部沉重,自觉发凉,活动受限,痛有定处,局部疼痛或麻木,关节僵硬,伸屈不利。由于肾衰不能生髓养骨,感风寒湿邪侵袭所致,使局部组织产生炎症性渗出,引起局部组织的水肿、充血与肿胀,使经络血脉瘀阻,气滞而血不流畅导致肢体疼痛,麻术,同时患者往往兼并有风湿痹痛之证,或因风寒湿的侵袭而诱发疼痛。增生性脊椎炎多见于老年及肥胖者,肥人多湿,腰者肾之腑也,肾主骨生髓,肝肾亏虛、筋骨失养所致,肾虛骨空是其本,则会产生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寒凝血瘀,缠绵难愈,且病变在腰脊柱,为督脉之经。由于骨刺的刺激压迫,致局部组织渗出瘀滞,形成局部肿、热,以补肾壮阳,活血祛瘀,通络除经络之壅滞,补益肝肾,舒筋壮骨,行气血,软坚散结、除湿通痹、消炎退肿,舒筋活络,滋肾养阴,补肝肾之阴血,生精补髓,滋肾水,益精阴,壮肾中之阳。肾气旺盛,筋骨强健,则可抑制骨刺的生成。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通透走窜、搜剔之性,促进血液流通,改善血液的循环和改善骨骼组织状态,补肾壮阳、壮筋骨为主,佐以活血散结,祛寒止痛,补肾益精,强壮腰脊,是骨质增生症的治本之法,通经络行气血,解痉挛,消水肿,消除病变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而使疼痛除。骨痹症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闭阻经络,肝肾亏虛,筋骨失养所致,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麻木、重着及活动不利为主要症状。痹症不论其虚实、寒热,舒筋活络之品可通利关节,宣痹祛邪,舒筋活络,使疼痛的局部因素得以解除,缓解疼痛,除痹止痛之效。

文氏健骨筋络三合骨病疗法内服外用主要药物:鸡血藤、海风藤、盘石藤、通筋藤、金牛藤、南蛇藤、观音藤、鹿茸草、黑人参、骨碎补、防风、双活、天罗通、风湿草、威灵仙、桂枝、元胡、乳香、透骨草、铁灵草、白芍、蜈蚣、乌梢蛇、白芥子、冰片等,凡藤蔓之属,藤枝攀绕,通十二经脉,散寒止痛,活血化瘀,散寒解表,透骨搜风,走窜通络,解痉挛,舒筋活络,透筋骨行痹,祛风通络,缓解肢体挛痛,能透筋骨,可软化赘生骨刺,散筋骨之症结,畅经络之气血,侵袭机体所致之肢节疼痛,项强筋急,祛风寒湿痹痛,使全方皆能补血活血,滋阴补肝肾,筋骨疼痛,补肾强督,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壮筋健骨,活血祛瘀,祛痹止痛,善走经络,舒筋通络,祛风湿解痉挛,筋骨关节疼痛,四肢麻痹,风湿骨痹,风湿性关节炎,能散结消肿,促进局部炎症肿胀的消退,芳香通闭,消肿止痛,寒湿滯凝,逐痰通络,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疏通经络中之瘀滞,祛沉寒痼疾,使在里之寒邪,缓急舒筋,解除肌筋痉挛,促进药液向组织的渗透,以增强疗效,促使经络气血的流通,加速血液循环,醒筋骨之湿,经络留湿,祛风通络,行血中气滞血滞,筋脉拘急,周身痹痛,抑制疼痛的传导和感受作用,可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使炎症水肿尽快吸收消散,专治一身上下诸痛,气血凝结之病,治风寒湿痹痛之仙药。使经络气血畅通,可在表之邪,邪散痛止,治风寒湿顽痹,达到消除疼痛止痛目的。采用文氏健骨筋络三合骨病疗法,通过内外结合治之,治疗颈椎病、腰椎病、骨质增生、风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痛风、风寒湿痹症等骨痹,筋骨同调。该项目世代相传,是临床活态传承的中医疗法。经过多年的传承,该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优势,具有很好的临床使用前景,已经成为本地区的重要文化品牌,深受广大民众的认可。临床效果几千例,以中年人居多。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治愈率高,疗程短、费用低,能解除疼痛,疗效稳定。治疗骨质增生具有独特的优势,经该疗法内外结合治之,症状逐日减轻,经检查后诊断为骨质增生退化,追踪观察,久疾未见复发。文氏健骨筋络三合骨病疗法在文氏师徒之间或家族成员之间,通过口头讲授和实际演示进行传承,通过患者口口相传进行传播。


图片 1.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文绍明 文智斌


文绍明,1966年出生,湖南永州人,文氏中医世家第四代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医执业医师,医圣传人,国医大师李佃贵学术传承人。师承祖传,幼承庭训,遍览历代医著,精研传统中医名家医著,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尤擅临床实践,注重疗效,积累了丰富中医的理法方药和辩证施治的临床经验。

从1986年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实践与钻研家传的中草药秘方治疗疑难杂症,擅长于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男性疾病,颈肩腰腿痛骨病,中医药美容等疑难杂证的治疗。采用传统疗法配合中草药治疗各种疑难杂证。文氏健骨筋络三合骨病疗法,2023年7月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文氏健骨筋络三合骨病疗法、文氏中医育孕五合方女科疗法”,2023年12月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四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科研成果奖。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健康中国发展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会员;国医网健康顾问委员会委员;全秀网健康行业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华特色医疗专科联合会常务理事;全国名中医学术研究发展论坛组织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医名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委员会首届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理事;全国高健委医疗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医专家委员;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会员单位,《国医大师学验薪传集》编委;《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妇科卷编委和外科卷副主编;《健康中国》编委;《大健康中国梦》编委;《中国中医药技术创新金鉴》副主编。

为提升专业水平,不断拜访名师,多次参加中医学术会学习交流,钻研传统医学。出版多部医学巨著,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多篇科研论文。《文氏健骨筋络三合骨病疗法》、《外治法治疗疾病临床总结-治疗骨质增生》等论文在《医圣仲景中医药智库-民间中医人才库》、《全国中医药特色疗法大典》、《中国当代医药·传统医学创新楷模》、《中国中医药技术创新金鉴》、《全国中医外治发展论坛暨全国第六次中医外治学术年会与技术展示论文集》、《中国中医疑难病博学荟萃》等特刊。

从医以来,曾获得“医圣传人”;“当代名医”;“健康科技创新人物”;“健康使者”;“中医药传承与实践杰出人才”;“优秀科研成果奖”、“科技创新发展突出贡献奖”和“中医事业突出贡献奖”;2022年度中医药传承创新人物;“特别贡献奖”等荣誉。学术成果已入录《中国科学家年鉴》、《国医年鉴》、《国医经方年鉴》、《大健康中国梦》、《中国好医生》、《华夏名人荟萃》、《大国中医》、《健康中国》、在全国两会特刊《今日中国》等书籍。尊岐黄之道,学仲景之术,“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