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的“少”之特征
发布时间:2018-10-08 来源:非遗文化专委会官网
朱耷的绘画著作分花鸟、山水两部分,而以花鸟为主,且最为杰出。
其花鸟画最显着的一个特征是“少”,也即他所说的“廉”。这“少”指两方面,一是描绘的目标少;二是刻画目标时用笔少。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他所作的《涉事》之画,只画了朵花瓣,一共不过八笔,便成一幅画。在朱耷眼里,一只鸟,一条鱼,一朵花,一株树,一棵草,一个果,都是一幅完好的画,无需其他装点、陪衬。甚至有时一笔不画,只盖一方印章,也是一个完好的画面。“以少少量胜多多许”,真乃“字斟句酌”矣。
当然,“少”不是朱耷绘画风格的悉数,少而不单薄,少而不贫瘠,少而有味,少而风趣,才是朱耷绘画的精华。透过少而体现多,而给读者以无量的幻想,而给观众以无限的回味,才是朱耷的寻求和实在目的。那么,这种少,朱耷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首要,用笔上,他由方硬变圆润,以书入画,给人以淳厚丰厚之感;用墨上,饱蘸浓墨,斗胆地在生宣纸上挥洒。生宣纸吸水性能强,简单使墨汁扩散(洇),不易把控,本来是缺陷,但经朱耷那么一谐和,起死回生,缺陷竟变成了长处,为水墨写意画拓荒了一个新的宽广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