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非遗文化与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视频 > 艺术映像
艺术映像
书法家的传奇
发布时间:2018-09-18       来源:非遗文化专委会官网

 


  据《世说新语·仇隙》记载,王述就任今后,密令部下找出会稽郡各种所谓“不法”的作业,说王羲之“先有隙令,自为其宜”,也就是指控他先公布有隙可乘的规则,再自行其是肆无忌惮。《晋书·王羲之传》则说,王述查看会稽郡的作业,“辨其刑政”,使逸少“疲于简对”,大约是以疲惫战术忙得他连写作业汇报都来不及。不管何说为是,王述好像也有点公报私怨之嫌。王羲之真实咽不下这口恶气,便托病辞去职务。但王氏是名门,自己又是名士,尽管辞去职务,朝廷还会来请他出山的。那时,假使他再出仕,势必会贻笑士林;假使再以健康原因回绝,也会被人说成是矫情。思来想去,宦海风涛已与自己无缘。永和十一年(355年)三月初九日那天,他一个人跑到爸爸妈妈墓前,摆好了供品,磕好了响头,发下了不再苟进的誓词。这篇百来字的《誓墓文》收在《晋书·王羲之传》里,文章并不赖,简练明快,爱情激越,令人千载之下也能想见其誓墓时的气愤和决绝。辞官的理由也是官样文章的,“进无忠孝之节,退违推贤之义”,担心“死亡无日,忧及宗祀”,因而“寤寐永叹,若坠深谷,止足之分,定之於今”。好像仅仅事必躬亲老子所说“知止不辱,知足不殆”的古训,而彻底无关乎其他。誓发得适当重,也确是指日为誓,信誓旦旦:


  自今之后,敢渝此心, 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六合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皦日!


  已然发了重誓,朝廷也不方便相强。王羲之辞去职务今后,再也未入官场,忠诚履行了《誓墓文》里的信誓。他对自己辞官遁世的挑选好像很幸亏,与友人再三谈起。他给谢万的信里说:“古之谢世者,或被发阳狂,或污身秽迹,可谓艰矣。今仆坐而获逸,遂其宿心,其为幸亏,岂非天赐!违天不祥!”他还劝一位朋友:“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故方复及此?”王羲之有六个儿子一个女儿,内外孙有十六人。在家,他植桑栽果,率诸子,抱稚孙,游憩其间,有好吃的果子,摘下来与后代分食,有滋有味地品味着天伦之乐。他寄情于山水之间,也热衷于药石之道,为了这两大喜好,他遍历东南诸郡,往往不远千里,穷名山,泛沧海,感叹道:“我终将高兴而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