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仕女摇曳生姿
发布时间:2017-08-21 来源:非遗文化专委会官网
张萱不只擅画宫殿贵族女人,也拿手画一般劳作女人。《捣练图》就是其制作于绢上的名画。画家把十二个女孩捣练、络线、熨平、缝制的劳作场景描绘得绘声绘色。
依照劳作的工序,画中的女孩被分红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局面。那么捣练这道工序终究是用来做什么的?
古代的制绢工艺分生绢和熟绢。刚做出来的丝织品比较硬,穿在身上不舒服,捣炼的进程就是把刚做出来的丝织品放在专门的杵臼里捣软,经过击打让织物变得柔软。
在负责熨烫的女孩手里可以看到最早的熨斗,这种熨斗一直到清朝时还在运用,这种熨斗是一个带长把的铁勺,勺的底部是平的,勺子里面放些火炭,然后烫平丝织品。
这幅著作是以纺织工艺为体裁的,画中一切女人穿的衣服花样都很丰厚,这也是我国古代绘画中将女人服饰的面料细节描绘得最丰厚的著作之一,充分阐明了唐朝的织染水平现已很高。
除了生动的劳作局面,马良在赏识这幅画时还特别留意女孩的发饰,也就是她们头上戴的花钿。这种金属的小片带上一根针就可以插在头发上,金属部分也可以独自贴在脑门上,叫作花黄。
《木兰辞》中的名句“对镜贴花黄”,“花黄”指的就是女孩贴在脑门上的这种装饰。最早的花黄是由花瓣做的,后来也有人把蝴蝶或蜻蜓的翅膀直接剪一小片贴在脑门,乃至还有女孩把鱼的骨头贴在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