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非遗文化与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视频 > 艺术映像
艺术映像
书法绘画联络之论述
发布时间:2017-08-08       来源:非遗文化专委会官网

 


  有关“书法与绘画联络”的论题评论现已继续了一段时刻,也引起了全国不少的名家参加评论。在广州美术学院书法研讨所所长王见看来,书法问题之所以引起这么多的评论,原因在于“书法虽有教育有学科但谈不上有学科建造”。他称:“学习书法用笔能够丰厚线条爱好,增强线条和画面的体现力,其更大作用是领会我国画线条的实质,有助于画家对线条美感的辨识度,有助于画面的丰厚和提炼。”


  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对书法的了解


  经验性的评论是其首要


  有关书法问题的争辩您怎么了解?


  书法在今日成了一个很凌乱的问题。现在大多数争辩都简单就书法谈书法。书法是一个具有悠长前史的传统文明,就像一株植物,它有花有叶,有枝有根。如果总是围绕着书法这个概念去评论,就很简单各说各话,很难会集在一个点上。


  还需要一提的是,书法一向未进入学科性的建造。书法的学科性呈现得很晚,最早是在上世纪60年代,潘天寿提出要建书法专业,但一向到上世纪80代初才由沙孟海、陆维钊等在浙江美术学院挂名招收了榜首届书法研讨生,有陈振濂、朱关田等人。自此书法开端从“在野”到“执政”,进入到大学教育的层面,在某种含义上也算有了书法的学科。然后至今,大学书法教育就是漫山遍野,书法专业则是遍地开花,书法有了学科也有了教育,但并没有真正的学科含义上的建造,因而也就形不成学科含义上的学术系统。由于各地的教育和教材大都是量体裁衣,有什么师资就办什么学,各自为阵。所以,书法虽有教育有学科但谈不上有学科建造。因而评论书法问题就会发作这样一种现状:谁有什么实践,就谈什么了解。或许谁有什么了解,就建议作什么实践。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对书法的了解。每个人各抒己见,经验性的评论是其首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