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建东,1974年生于江苏连云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高级注册教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海州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连云港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江苏省第九届新人展;中国第四届西部书法篆刻展;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篆刻展;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文章散见于《书法报》《书法杂志》;中国钢笔书法、苍梧晚报等专业报刊。
含英咀华 深美闳约
——左建东书法艺术欣赏
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此语出于《书谱》,可用来形容青年才俊、知名书法家左建东的书法艺术却是最为恰当。左建东的书法如出水芙蓉,天然雕饰。他的书法在整体上呈现了一种雅化的文人品格。与当代大多数中青年名家耽迷碑化的乱头粗服的荒率风格相反,左建东在书法气息情韵层面明显流露出对帖学的倾心和况味,优雅、精致、温润、散淡,儒雅端庄而又风流蕴藉。他的书法以帖学筑基,同时又汲取碑学的诸多元素,所以他的书法不仅线条流贯、行气通达,而且造型生动、驻留有度。故其书能流而不媚,“势”“力”兼备。
为书之道,贵在登堂入室而能窥其堂奥,回归经典、返本开新则是不二法门。左建东时时敬畏经典,重温经典,他不知疲倦地穿行于经典书法作品的字里行间,触摸着先贤的脉动,聆听着古人笔墨的交响,他陶醉于经典作品的文心诗境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但他不是一味地去模仿经典,而是有意识地去诠释经典、解读经典。他在临写王羲之《兰亭序》不同的摹本时得到启示,冯承素的摹本远高于虞世南、褚遂良的摹本,但冯承素在历史上没有留下自己的书法作品。临摹只是手段,模仿不是创造。他从“二王”及其以后智永、欧、虞、颜、柳,再到苏、黄、米、蔡,再到赵孟頫、董其昌、王铎等诸家对“二王”体系的解读而寻觅用笔的精髓和领悟深层的美学意蕴,从而自创新意,独具面目。他的行书看似古人又不似古人,看似今人更非今人,他从王羲之、欧阳询、米芾、董其昌、王铎的道路上走进了新时代。他的行草典雅清逸,书香流美,既有传统文化的积淀,又有时代风貌的气息,更重要的是已形成独具个人风格的笔墨语言。其线条如山涧的溪流,跌宕起伏,又如三月的春柳,婀娜多姿,而这美妙的律动都在疏朗、娴静的意蕴里表现出来的。
楷书,作为一名致力于在书法创作上有所作为的书法家的功力标杆,左建东深信不疑,且身体力行,孜孜矻矻。其楷书笔法细腻,意境清新。特别大胆地运用切笔,将欧楷的方正峻厉结体与褚楷的宽博舒缓的结体融为一体,展现着一种俊逸闲适的情趣,给人一种为之耳面一新的感觉,颇具魏晋士人通脱散朗之气韵。他的小楷,美在宽绰有余,字态飞扬。上溯钟繇、二王,下追唐宋元明清诸家,工妙精巧,时出新意。意在营造高古虚淡、萧散自然之境。左建东的小楷有空灵之美,受王宠和董其昌影响至深,当然更得力于他自身笔性之游逸、心境之旷虚!
草书的书写必须是饱蘸激情的,左建东可谓性情中人,时有大画家傅抱石“往往醉后”的狂态。其欲书时,心无旁骛,神虚实行,谙熟于胸中的书法之“象”,随形就势,开合有度,寻求自然流变,章法跌宕起伏,墨色枯湿分显,一气贯泻,一气呵成。其草书以帖学为旨归,长期沉潜于二王的韵致及宋四家的放逸,故草书结体宽绰,潇洒流畅,疏密搭配得宜,行气疏朗明晰。其线条组合变化生奇,墨色丰富烂漫,真情实感自然流露,处处展现着豪放与浑穆的情致。近年来,他将简书、章草、敦煌残纸糅入自己的书法,使他的书法在饶有书卷气的同时,又平添了一分“生”气,更因“生”而生“秀”,也就是董其昌所说的“生而生秀”隶书的创作首要关注的是作品的整体气象。两汉碑刻,首推气象,气象表现最强烈的又首推摩崖石刻,倚山傍势而历经风雨侵蚀,或真力弥满,气象峥嵘;或雄浑博大,拙厚朴茂。取法两汉碑版,当首在求其正大气象。左建东知难而进,隶书创作着重笔墨和用笔的变化,做到用笔沉实又不失灵活,在追求汉隶雄强古拙的同时强调书写韵致的感觉。他非常注重字与字、行与行的穿插避让、起承转合。轻重、正欹、开合、徐疾,在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同时,也由此丰富了作品内涵,增强了作品的审美层次和书写情趣。左建东的隶书追求大气而不失韵致,追求畅达而不失意味。特别在创作大尺幅作品时,气象和整体气息的把握十分和谐,他努力用笔墨诠释自己对汉碑的理解和演绎,努力体现中和恬淡的心性和人文情怀的追寻。
左建东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是一位优秀的青年书法家。他在研习书法的同时也字外求书,他研读唐诗宋词,也读诸子百家,喜爱佛教文化,钟情丹青绘事。兴起时对酒当歌,闲暇时幽兰相伴。一杯苦茶,几缕墨香。绢素浮动墨线,情韵流溢笔端。他是一本等待你去打开的书卷,在那里可以走进书法家的心灵世界,当然也会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去打开这本书吧,此时恰如室外无言的星月,宁静安然。
左建东作品1
左建东作品2
左建东作品3
左建东作品4
左建东作品5
左建东作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