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业蜕变的发展期
发布时间:2018-09-04 来源:非遗文化专委会官网
2008年以来,中国的画廊业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发展蜕变期。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一个拐点,从当时的拍卖市场成交情况看,当代艺术艺术品市场几乎经历了断崖式的下跌。2007年,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传统三大板块中,油画与当代艺术板块甚至曾一度超过中国书画,位居三大板块首位。而到2008年下半年,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却鲜有一线名家作品出现,二、三线艺术家几乎都在市场中消退,油画与当代艺术板块的作品上拍数量与成交额骤减。
事实上,中国当代艺术第一波行情的爆发和西方资本的参与有很大关系,当金融危机来临,西方资本撤出,西方藏家开始变现撤离,最终致使市场泡沫破裂,行情迅速跌至冰点。艺术市场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当代艺术市场行情的剧烈变动自然影响着中国画廊业的格局变化。在外资画廊方面,有部分因难以维持运营开始选择撤离内地市场,这其中韩国画廊表现尤其明显,例如昌阿特画廊、阿特塞帝画廊以及阿拉里奥画廊先后退出中国市场,当然也有不少外资画廊仍然选择留守中国内地市场并对其未来发展有所期待。另外,与内地的北京、上海相比,2008年后的香港地区凭借地缘与政策的优势,当代艺术市场得到迅速发展。香港国际艺术展在2008年成功举办后,在2012年被巴塞尔艺术展收购,并在2013年正式命名为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而与此同时,以佩斯画廊、高古轩画廊、科恩画廊、白立方画廊为代表的一批国际知名画廊先后入驻了香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