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非遗文化与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会展中心 > 动态
动态
对艺术的解读vs误读
发布时间:2018-07-25       来源:非遗文化专委会官网

 


  上书画鉴赏课时,我呼应校园发起的翻转讲堂,要求学生分组预备15分钟左右的专题小课件进行解说,首要调查材料的合法性、准确性,有无新见,课件制造与解说水平等方面。大部分归于“百科”类常识,也有查阅很多文献后让人眼睛一亮的爬梳,因为有文献支撑感觉解说颇具学术性,惋惜的是大多仅停留在整理层面没有一己之见。当然,业界这样无打破的常识性“研讨”举目皆是,好像文献堆积比粗犷新见更有价值,有人自嘲:咱们从来不出产常识,咱们仅仅常识的搬运工。


  无论是纸质文献仍是书画什物,古人留下的丰厚文明遗产既是瑰宝也是挑战。如很多无名款的书画,啥时代?作者是谁?价值几何?不少文物因为信息有限,无法如多镜头多机位的世界杯足球赛那样看得逼真,就得靠判定家、研讨者依据阅历结合遗物、史料等用二重或多重证据法加以释读,如证据缺乏就会一向存疑,最近争论不休的《千里江山图》就面临着这个问题。命名为董源的《溪岸图》,凭直觉与《潇湘图》《龙宿郊民图》的风格相差太大。

会展中心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