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很感兴趣画册里的这件作品。
这件作品的题目叫做《把它放回去》(2011),之所以会起这个题目是因为有一次我的儿子看到我把油瓶弄倒了,我儿子就说:“爸爸,把这个油瓶放回去”,他当时才两岁,这是他学说话以来第一次说的完整句子,我喜出望外,所以当天就以这句话为主题创作了这件作品,给我的儿子。
我觉得这个作品的风格在精神上和意大利画家莫兰迪(Giorgio
Morandi)有些相似,因为两者都是在黑白灰的系统里,进行最浓缩的绘画语言的阐述。所以我很想听听肖恩你对于莫兰迪的判断。
我很喜欢莫兰迪,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莫兰迪的文章,也许我们可以把它翻成中文。莫兰迪说过一句很漂亮的话,他说:“展览实际上就是在侵犯我的私人时间”。莫兰迪非常内敛,具有很强的自我克制力,并且很谦虚,这也是我觉得中国人所有的品质,这句话正表现了中国人深邃的精神性。
肖恩刚才提到莫兰迪的那句话,我相信艺术家到了一定年龄都会有这个感受,我想肖恩他在这个跑道上已经跑了非常久,而我差不多刚要开始感受到这句话的意思。我经常会想是不是要推掉一些事情,是不是要在艺术圈那么频繁地出现,因为时间对我们来说变得更加宝贵。
这很有趣,莫兰迪本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个案,并且他展现的是一种近乎宗教的强大力量,虽说我自己的作品中也有非常强的精神性的内容和特点,但我认为自己也有一个“护士”或者说是“沟通者”的角色,我没有办法像莫兰迪一样,做到这么克制。
肖恩的作品里面最有意思的部分,我觉得是他的作品里总能看到一些黑色的边缘,但是这个边缘不断地被覆盖,于是产生了一个体积,虽然色块好像很完整,但是里面有体积,这些缝隙里面也透露出一种光感,我觉得非常吸引人。
我认为抽象的唯一途径是隐喻,而在你的作品中,隐喻的是城市的光与密度。莫兰迪的时代和我们非常不同,我认为他的表现像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这非常有趣,从最上层看他是非常国际化的艺术家,往下走我们又觉得他是非常意大利本土的艺术家,再往下走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风格化的艺术家,若再挖掘下去,会发现他具有普世性,这一点真的非常有趣。
我是感到莫兰迪与他的时代并不非常融洽,但他的作品始终可以打动人,所以我觉得对于艺术家来说,经常面对着一种矛盾,是当代性还是某种经典性。我认为莫兰迪是一种更加偏重经典性的艺术家,他可以超越这个时代,不是说经典性就不在这个时代,经典性可能更宽,涵盖了时代。
是的。但我们是来自两个超级大国的艺术家,因此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对彼此,对彼此的国家带来更多的影响,这种影响越大越好。战争始终存在,它推动世界进行改变,与此相对应,艺术也始终存在,艺术是战争的敌人,我们可以说这个世界是战争的世界,同时也是艺术的世界,对我而言,我的使命是尽可能用我的艺术创作给中国带来更多正面的影响。
我知道肖恩在今年11月会在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举办在中国首次个展,所以我想上海很多艺术家以及观众都非常期待看到他的作品,近距离地了解他的创作思想。
谢谢,我也希望在纽约看到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