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 苏欣如
苏欣如,现任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古建联盟副主席、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加固与改造专业委员会专家、广东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工程顾问。他曾获得2015年中国民族建筑事业杰出贡献奖;2016年中国营造技术传承工匠名师(大木作)称号;2018年获中国“李庄杯”中国营建大师;2019年第二届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大木作)等荣誉称号。
他出身广东潮州建筑世家,自1976年起跟潮州传统建筑师傅柯炳葵进入木工行业当学徒。出师后一直从事传统建筑施工建造工作,从业四十余年,先后主持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修缮工程:孙中山故居、中山纪念中学、中山南朗陈氏大宗祠、东莞黎氏大宗祠、东莞市塘尾村古建筑群、汕头潮阳文光塔等。以及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和传统古建筑新建工程:珠海唐家三庙、珠海容闳故居、珠海北帝城隍庙、珠海唐绍仪故居望慈山房、珠海淇澳古驿道、中山郑观应故居、中山烟洲书院、中山黄氏大宗祠、中山林氏大宗祠、中山西山寺、中山白衣古寺、中山天后宫、东莞林则徐纪念馆玉虚古庙、东莞长安孙氏大宗祠、东莞方氏大宗祠、东莞郡驸公祠、东莞厚街天后宫、汕头秦牧故居、汕头蔡楚生故居、汕头存心善堂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和传统建筑的新建工程近百项,工程质量获得文物部门和行业专家好评。
苏欣如大师传统大木作工艺技术精湛,始终秉承脚踏实地,坚守本心的工匠精神。他专注于作品本身,重视作品的创作过程,对每一个工程项目重视选材用材、精工细作,要求精益求精。
严丝合缝
一榫不苟
大木结构的榫卯就像隐藏在两块木头中的灵魂,榫卯的应用是古人在使用木材的过程中逐步优化发展起来的,若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结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榫卯工艺是大木工匠的必备技能,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榫卯的结构就能清楚的反映出来。他从业四十多年来,在柯师傅的严厉的教育下,在潮州市建筑安装总公司的先辈大匠严谨的工匠精神影响下,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及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其带领的优秀工作团队出色完成多项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特别是近十年来在中山白衣古寺(仿宋式)和中山港口天后宫(仿岭南明式)传统建筑工程中,严以律己,亲力亲为,对其带领的工匠更是严格要求,在各环节、各工艺带头精益求精,确保能按设计要求结合传统工艺进行制作施工,特别是传统榫卯结构更是做到一锯准确到位,达到严丝合缝,一榫不苟的准则。
良知为本
严格选材
大木结构应是千年大计,选材是大木作的重中之重。在用材方面,他坚守良知为本,严格选材用材的准则,确保每件构件都没有白皮及残次,每根柱的分置都做到按部位合理配置,每根大梁、小梁、檩、桷等构件都根据原木纹路的自然应力及外观感而给予合理设置摆放,每组斗拱制作组装都按照主次受力细致考究,包括所有应力构件都是很讲究主次位置架设。
大雄宝殿主座
孙中山故居主座正立面
中山纪念中学古建筑群-校门楼
从业四十余年
工艺技术精湛
他自幼师从潮州名师,深谙传统建筑营造技术技艺,大木作工艺尤为精湛。匠作追求完美,工艺精益求精,有着传统工匠精神。自学艺至今已四十余年,一直从事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工作,不忘初心。近二十多年来完成了国保、省保和市保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和新建的传统建筑工程近百项,广受好评。
白衣古寺钟鼓楼
白衣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