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非遗文化与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非遗文化动态
非遗文化动态
刘庆功受邀参加“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民族书画艺术发展峰会
发布时间:2019-01-18       来源:非遗文化专委会官网

 10月20日,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主办的“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民族书画艺术发展峰会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多功能厅举办。本次峰会以“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为主题,在中国步入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时代历史进程中,中国民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以习总书记的文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宗旨,意在引导帮助各民族书画艺术家,正确认识领会国家关于民族书画艺术的指示精神,更加准确地了解自身在新时代下所担负的新责任与新使命,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不断创作出更多符合市场规律和时代要求的精品佳作,为民族书画艺术的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新的力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庆功参加在国家民委举办的峰会活动.JPG

刘庆功参加在国家民委举办的峰会活动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党组成员张柏,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原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张飙,中国文联社团办主任周雪静,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机关服务局局长李铁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委员会副主任张继,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秘书长杨东生以及全国各地书画艺术家代表出席此次峰会。各大电视台、报社和新闻、视频网络媒体的相关记者也出席了此次会议。此次峰会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苏庆河主持。


刘庆功和《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合影.JPG

刘庆功和《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合影

  在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党组成员张柏发表致辞,对文化发展及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对此次峰会的召开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秘书长杨东生代表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致辞并宣布峰会开幕。杨副秘书长在致辞中对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及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的情况作了介绍,对此次峰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莅临此次峰会的领导、嘉宾表示感谢,同时阐述了此次峰会召开的重要意义,并对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希望。


刘庆功和中国文联社团办主任周雪静合影.JPG

刘庆功和中国文联社团办主任周雪静合影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原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张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委员会副主任张继;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分别作了题为《加强自身修养,弘扬中国精神——关于文化自信的底气》《书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民族艺术与中国当代美术基本价值观》的主题演讲,对文化自信的来源及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书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当代民族艺术价值观的确立进行了精准阐释,得到了与会书画家代表的积极响应和好评。与会书画家代表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峰会拓展了认知,开阔了眼界,树立了自信,明确了使命。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必将坚定不移地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指导,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为民族书画艺术的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峰会合影


  刘庆功简介:


    刘庆功,字清池,汉族,1971年生,山东平原县人。现为山东省德州市东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化部高级书法家,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院理事,中华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德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企业家日报艺术投资周刊编委会编委,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主席,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艺术人才委员会常务理事、客座研究员、宣传部副主任。


  刘庆功先生的书法开蒙于“颜体”和“柳体”,“颜体”凝重而“柳体”秀雅,兼有筋骨劲健之精神。起初临习,只为修养性情,陶冶身心。自2010年,结识了书画界泰斗张家雁老师,在张老师的指导下书法功力有所提高,当时由于公司很忙写字经常中断,自2014年10月1日正式拜在张家雁老师门下为徒。此后,每天早起坚持练字至今从没间断。拜师之后,从握笔,站姿,坐姿开始重新规整,发现丝毫错误便及时改正,毫不松懈。在学习技法,体悟神韵后,要把古人的‘魂’给抓住,表现出来。”


  书法给刘庆功带来的不仅是精神生活的怡情,更在他的工作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得到书法艺术的长期浸润,刘庆功待人接物总是非常温和且彬彬有礼,他因书法结缘的朋友,拓展的工作越来越多,大家都喜欢和这个温文尔雅的企业家打交道。“书法是能修身养性的,我从中很受益,所以平时不管多忙,我都会抽时间练练字。写书法的时候能让人冷静思考,慢慢的还能让人不容易冲动。”刘庆功说。


  欣赏刘庆功先生书法作品,观者很容易就会发现,计白当黑的作品中几乎都已经脱掉了烟火气、似乎不再有险绝的激越,燥厉的喧嚣。所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对于楷书亦是同理。刘庆功作品,雄浑宽博,淋漓畅达,笔笔坚毅,高远深邃,就像展开的一幅幅蕴藉着无穷意味的文人画,貌似“平正”之中其实大有滋味在焉。这大概算是“禅定”的一种境界吧。书法中的“平正”,在刘庆功心底,或在观者眼里,应该不止是一种规矩,也不止是一种状态,而更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是中国美学中最珍贵的“疏”、“澹”,是“静”、“寂”,是“空”、“灵”,是貌似平正无奇中所蕴含着的灵悦生动的生命力量和精神追求的深无止境,是一种心境完全自由状态下的真切观照。因而他的书法,方圆平正而生意活泼,气势平和但意蕴蔚然。动中显静,静中涌动。体备诸法,错综变化,欹正迭运,非法不行。刘庆功并不是一个“科班”出身的书法家,但他的追求却超越了单纯技法的匠气。他从不去刻意用玄虚之功,追求的便是每一篇,每个字里最真实最细微最动容的即时图像。他从不妄自菲薄,却也虚怀若谷。所谓“高手在民间”,从长期的实践和观察中发现,这才是真正藏龙卧虎的广大天地。所以在刘庆功的艺术世界,他只求真。现实的真,意象的真,心境的真,以及书法艺术“技近乎道”的真。这是他的书法,也是他的生活,更是他的思想境界。


  在2016中国好品牌Haobrand艺术人物榜网络评选活动中,推选为 2016中国好品牌“品牌影响力书法家”,在全国、省、市大展中多次获奖,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等几十家媒体曾多次进行专题报道并被《企业家日报》评为“新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艺术名家”。


  沉厚端稳的“刘氏书风”虽已在业界取得相当成就,但这并不是刘庆功的最终理想。将来对书艺生涯的追求,他仅仅只是想把字写好,把心修好,把下一代教育好,就是这么简单。或许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份淡然的心境,才让刘庆功书法中“正大气象”的韵致没有成为一个空洞的形容词。而是一种内涵的气势,是客观静察的通透灵思,是心胸博大的包容,更是修养和智慧的积淀与升华。书法家刘庆功的追求,更不是那些看似具体的空相,而是可以超越这些物象本身的,承托起有着历史厚重感的,能表达生命深沉之弘壮的载体。刘庆功的虚怀谦逊,让观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内蕴,并期待他未来更为臻善作品的问世!


刘庆功作品《福》规格:138cmx69cm.jpg

刘庆功作品《福》规格:138cmx69cm




刘庆功作品《龙》规格:138cmx69cm.jpg

刘庆功作品《龙》规格:138cmx69cm




刘庆功作品《寿》规格:138cmx69cm.jpg

刘庆功作品《寿》规格:138cmx69cm




刘庆功作品《思无邪》规格:138cmx69cm.JPG

刘庆功作品《思无邪》规格:138cmx69cm




刘庆功作品《正气》规格:138cmx69cm.JPG

刘庆功作品《正气》规格:138cmx69cm








非遗文化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