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聚焦两会 > 两会直播
两会直播
杨晓阳:应筹建中国艺术史博物馆重视艺术教育发展
发布时间:2018-03-08       来源:民建会艺专委官网



两会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有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因此,我们应有自己的艺术史博物馆。”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接受采访时表示。

  “中国艺术史博物馆的建设,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家、艺术团队所设置,而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必备设施。让国人从小就像去公园一样便利地去看艺术史,了解古今中外艺术史的开端,发展的不同风格等。”杨晓阳认为,“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品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自身的艺术审美体系与标准。同时,还可以促进国人借助艺术丰富其对人生的认识、对其他知识的增长。当人们对艺术高低雅俗之间的分界、底线有了认知,再用这个标准来看当下纷繁的艺术品,自然就会有客观的判断。”

  而艺术教育领域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高等艺术院校是否应该设立“美术实践类博士”,杨晓阳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美术实践类博士”的设立是弊大于利。





杨晓阳





  杨晓阳表示,在国际上,如国际一流的巴黎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实践类是没有博士的。目前,只有国内高等艺术院校招收“美术实践类博士”。“美术实践类博士”中的“实践”和“博士”是分属于两个系统的概念。杨晓阳表示:“‘实践’对应的是美术创作,而‘博士’对应的是美术理论研究。美术实践指向个性生发,应该突破标准、天马行空,高水平的美术创作并不是高学位教出来,这只会为创作人员设置更多的条条框框;而美术博士,即美术理论研究的是事物背后的规律,需要多学科支撑,它最终指向艺术的共性研究。”

  杨晓阳举例说:“中国美术史上不乏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大师,如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徐悲鸿、傅抱石等。但对于整个美术群体而言,他们是翘楚,是个例;另一方面,他们本身先是实践家,在总结美术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延伸出对于美术理论的建构,这些人也都不是目前的高等教育机制,即‘美术实践类博士’所培养出来的。”

  杨晓阳强调:“现在美术学院以博士学位和博导为最高的学位和最高的教授级别,导致的结果已初现:美术学科教师中的“美术创作名家”越来越少。这个现象和结果证明了美术实践类博士学位的设置,违反了艺术本体的发展规律,影响了美术专业自身的发展。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予以充分地调研和解决。”







最近更新